北方华创是由“七星电子”和“北方微电子”两大国企在2015年战略重组而来。其中,七星电子是由北京电子控股公司在2001年整合原国营700、706、707、718、797、798五大国有电子厂的优质资产和业务发起设立,主要业务是半导体装备及精密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北方微电子是由北京电控联合清华、北大、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光电研究所共同出资设立,主要业务是高端半导体装备研发生产。
整合了两大牛X的国有半导体研发制造公司,北方华创一跃成为国内主流高端电子工艺装备供应商的技术担当和脸面担当。虽然上市十余年,经历4次定增,北京市国资委的持股比例仍保持在50%的水平,属于股权高度集中且大股东绝对不会抛售的“优良资产”。除了北京市的力挺,北方华创也两次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定增投资,背后都是不差钱的主。
作为承担了国家电子专用设备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骨干企业,北方华创自然会有相应的产业定位和战略期许,比如:高端半导体装备制造和先进集成电路元件制造。当然,在整合了二大微电子装备厂后,北方华创的业务也进行了创新整合分类,并设立了四大事业部:半导体装备、锂电新能源、真空装备和精密元器件,下游行业和潜在客户也更加明确。
在我国电子行业的生产模式中,长期都是“产品靠装备,装备靠进口”。长此以往并不是什么好事,容易被人卡脖子。但做装备难度太大,研发成本高,失败风险大,玩不好就倾家荡产。所以,生产高端装备的技术创新还得国企来。
从这两年的业务侧重点来看,北方华创干的就是这个上游装备的攻坚。有了生产设备,再生产下游的元器件就不是什么难事,市场分分钟就被下游民企抢的热火朝天。当然,技术难度跟利润率理应也是稍微有那么点正相关的。
在半导体设备行业,北方华创的产品体系覆盖面还是相对比较大的,包含单晶炉、刻蚀机、气相沉积设备、清洗机、固化机和其他辅助设备(核心在刻蚀机),基本算是我国半导体设备领域产品线覆盖最全的A股上市公司(没有之一)。在以北方华创为首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中,上述几个环节的设备国产化替代率基本都能达到10%,这个地位还是相当不错(国产替代的战略价值远比卖几台装备重要得多)。
除此之外,北方华创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有8英寸立式扩散炉和清洗设备生产能力的公司,自主研发的14nm等离子硅刻蚀机、单片退火系统、LPCVD已成功进入集成电路主流代工厂;28nm Hardmask PVD、Al-Pad PVD设备已率先进入国际供应链体系;12英寸清洗机累计流片量已突破60万片大关;深硅刻蚀设备也于去年一举告捷东南亚市场(看起来牛逼轰轰,其实市场份额没多少)。在芯片制造设备方面,北方华创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当然,核心的光刻机,北方华创目前还没有涉及。
在真空产业设备中,北方华创主要是做各种单晶炉、烧结炉、焊接炉等,这是北方华创做的比较早的领域,业务量不是很大,但在这个领域干了几十年都比较领先,也算是行业头部企业了。核心客户主要是西安隆基等,一年也能卖个3~5个亿。
在锂电池装备行业,北方华创基本拥有全套锂电池生产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这个产业链覆盖就比较全,基本与国内主要锂电池厂家都有合作。目前,北方华创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商之一。可以这么说,北方华创自己办个锂电池生产厂,技术上也完全可行。
至于电子元件,就没什么说头了,国内同质化公司一大片。虽然作为北方华创四大板块之一,充其量也就是个利润率比较可观的业务而已。
下面简单说说北方华创这些年的业绩:
北方华创主要有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15年前,当时名字还叫七星电子,在北京的国企体系也并不是特别核心和受重视,业绩长期不温不火,实在算不上什么好公司。第二阶段是2015年后,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化逐渐走上政治舞台,七星电子战略重组北方微电子,随后便开了挂,连续四年营业收入增长超过30%。
经过重组和融合后的北方华创,产业布局和定位也逐渐清晰,并在2018年形成以电子工艺装备为主要攻坚、以电子元件制造为主要盈利的双轮驱动业务格局。
这个业务毛利率的演化,充分说明了北方华创这些年各种探索和挣扎的不容易,看的坑爷都觉得心酸,好在现在已经走上正轨。美中不足的是,费了老劲的电子工艺装备业务,平均毛利率只有37%;反观浑水摸鱼的电子元件业务,毛利率长期都在50%,简直就是对创新积极性的毁灭性打击。好在北方华创是国企,即使费力不讨好也得玩命干。
作为制造型企业,制造成本当然是大头。不过北方华创的制造成本中,材料费就占了84.5%,综合来看基本占到整个营收的一半,跟傻大笨粗的低端制造业有一拼,毫无高新技术企业的尊严可言。
其他成本控制方面,研发费用投入5个亿,对于这种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也是应该的,毕竟国产替代份额就少得可怜,再不积极点连汤都没得喝。此外,5个亿的管理费用,着实有点高,光管理人员薪酬就要花掉2.9亿,简直是严重、典型的国企式组织臃肿。(这个到后面人力结构会看的更明显)
作为一个中型制造业企业,北方华创直到近三年利润情况才好一点,但这些年的经营净现金流基本都是负流入,多半原因都是款子没有收回来。本来利润就不高,稍微出现点坏账,全年基本都白干。此外,公司投资活动也是常年净流入,主要是做了研发,这一点就不吐槽了,毕竟砸出来13亿的无形资产,账面上还能说得过去。
2019年,公司经营净现金流-9亿,北方华创解释为销量扩大、备货增加。全年45亿营业额,需要提前备货9个亿?考虑到原料成本占到营业额50%的比重,这9个亿的提前备货,基本把半年的原材料都买回来了,你信?
反正坑爷是不信!细看一下2019年的销售回款,基本10个亿的账款没收回来,原来原因出在这(当然也可能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经营效率方面,营商环境恶化是大背景,制造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营业周期延长是常态。当然,这个也能说明北方华创的生产周期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慢,要么就是公司解释的,备货过于提前。总之,这都不是什么好事,建议考虑一下精益生产模式、和上游柔性供应的战略合作模式。
在流动性指标和偿债指标上,背靠金主的北方华创实在没有看的必要,因为,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2019年,公司定增20亿,指标瞬间就拉回来了。
盈利能力方面,总体也算马马虎虎。当然要求也不能太高,有得赚就不错了,毕竟三成上市公司都是赔钱货。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型国有企业,北方华创的借钱本事是真强悍。(多半是因为北京市政府背景+蹭了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国产替代的热点)
资金来源方面,自然是以借钱为主。137亿的资产,76亿都是借的,还款压力也不小。
资产结构方面,28亿的现金,其中20亿都是去年定增的,剩下的就是36亿的存货,以及即将资本化的15亿开发支出。这么算下来,北方华创的无形资产今年很可能要突破20亿大关。虚拟的东西毕竟太虚,尤其是在半导体设备以光速更新换代的年头,这个雷随便溅个火星,股价基本都会腰斩。无形资产估值敢如此放肆,绝对是国企里的一股浊流,也刷新了坑爷的国企观。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NO!!
北方华创还给子公司做了13亿的担保,占净资产的22%。两项风险因素加起来,一半的净资产都能折里头,这个风险就不好评估了。
此外,公司的应收款项也不低。总体看来,盘子虽然大,资产质量真心不咋地。
作为北京市市国资背景的半导体头牌,北方华创还是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比如:
【1】 强劲的融资能力(身后都是不差钱的财政金主);
【2】 半导体国产替代风口下的各种政策扶持;
【3】 国内相对比较先进的电子工艺装备制造技术(四千多专利呢!);
【4】 顶级科研院所(清华北大中科院)的人力、智力资源;
【5】 品牌优势(国内还是很有优势的);
【6】 老美倒逼和国产替代的广阔半导体设备市场;
【7】 稳定的人才队伍和经营经验;
【8】 其他……
这是一家坑爷又爱又恨的公司,后面再综合点评。
北方华创母公司属于投控型公司,总部主要负责战略规划、政企关系、投融资、风控和党务,具体运营业务都是子公司完成的。
北方华创的员工主要以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为主。作为一家盈利性市场主体,31%的技术人员比重稍微有点点高,但考虑到公司的战略定位和国企担当,也就不算什么了,毕竟赚钱都是次要的。此外,4643人的团队,配备988个管理岗,干活的少,捣蛋的多,严重的管理臃肿。
在人才结构方面,公司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高达48.98%,远高于其他装备制造业企业。当然,本科学历在帝都简直跟废纸一样,毕竟随便招个行政专员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在高端科研人才方面,硕士及以上比重虽然不是特别高,但人数完全绰绰有余。至于这些高学历人才的质量,就不是外部人能评估的了。
北方华创的福利待遇,跟半导体高精尖科技企业的定位完全不符。人均9万的低学历生产人员,和人均16万的技术人员,在帝都真不算什么。况且,按照国有企业的薪酬结构,人均16万的技术人员年薪,对这个技术团队的质量实在也不能要求太多。
不仅如此,20%的管理人员,以19万的平均年薪显著拉高了公司的平均收入水平,简直就是“重管理、轻技术”的官僚机构典型。
另外,人均54万的销售薪酬倒是给的很到位,毕竟东西做出来都是要卖的,“重销售”这一点倒是走在了制造型国企的前列。国产化替代,就指望销售人员低价往外卖。
作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北方华创还做了两期股权激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覆盖率分别达到25%和9%,这一点倒是做的有鼻子有眼。虽然技术人员人均也没分到几股,但有总比没有好。
北方华创整体情况属于“风口上的概念炒作股”,综合评分如下:
【1】 作为国有制造型企业,北方华创的销售能力算是比较优秀,卖货能力相当可观(当然也与各方宠爱的爆棚人气有关);
【2】 北方华创的产品走的应该是低价替代策略,盈利和回款能力只能算是马马虎虎;
【3】 公司聚焦主业,投资主要是产品研发,基本没有其他产业的投资;
【4】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国产替代骨干企业,北方华创的研发能力还不错,虽然并未涉及光刻机等高端产品,但也基本覆盖了3大领域电子工艺装备的大多数设备,尤其是在国资大力支持的情况下,还是很有增长前景的;
【5】 公司资本运作玩的是真6,定增一波接一波,简直就是把资本市场当成提款机;
【6】 公司官僚化严重,管理效率、成本控制、资产价值都一般般,中等偏下水平,但也不至于作死;
【7】 北方华创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技术被本土企业超越”、“进口货欺压”和“无形资产减值”三个方面,暴雷的概率都不小;
【8】 作为风口上的概念炒作股,公司股价严重炒作,估值虚高;但在众多风口概念加身的情况下,大起大落很可能是北方华创未来的命运。
综合来看,这是一家“业务干的一般、资本运作顶尖、身后财团万千、炒作起来没边”的公司。
作为集“国产替代”希望于一身的骨干企业之一,即便只是半导体产业链上的非核心装备制造商,北方华创的市场估值水平已经远远甩了国际半导体核心巨头几十条街。
当前,北方华创主要有集成电路、华为海思、芯片、军工、锂电池、光伏、OLED、国家大基金持股、国资改革、新能源、机构重仓等概念,市面上的热门概念基本占了三分之一,板块轮动都能轮的飞起。
未来,公司借着装备产品在下游的应用,基本与现在所有的移动通讯、物联网、新能源、区块链、大数据等需要半导体、芯片、各种精细刻蚀、生产炉的概念沾上边,甚至还会有“国产替代”概念,简直就是热门概念收割机。
2020年,北方华创的战略目标主要集中在“营销”和“研发”两方面,还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坑爷认为,北方华创的战略,说不上高明,更谈不上高瞻远瞩,最多只能算是逐利精明(主要靠营销)。不知制定这个战略的人,是否民企营销总出身?
预习更多上市公司,敬请搜索公众号:股不踩坑~
欢迎拍砖,感谢您的分享!
本文来源:http://tiandingtougu.com/791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